“河道护栏,造价预计7万,未经公开招投标。”10月9日,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纪工委对后范村主任杨贤森进行警示约谈。随后,在该月的村社主职干部论坛上,街道纪工委书记楼勇指出村级工程方面的隐患和漏洞,对在座的村书记“咬耳扯袖”,达到了红脸出汗的效果。这是路桥区纪委区监委以“四病疗法”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实践。
“我们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把对党员干部的厚爱置于严管之中,治病救人,标本兼治。”路桥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路桥区纪委区监委积极探索“四病疗法”,通过“打好预防针、服好清热丸、开好重典药、用好手术刀”,使“病入膏肓”的党员干部成为极少数。
如何防患于未然,治未病于先?路桥区纪委区监委通过大数据平台,分层建立区级、乡镇级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廉政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全面覆盖。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点进行全域扫描。
为开展精准“诊疗”,区纪委区监委在“四病疗法”中设置了11大类49项方法措施,对每一种疗法的运用方式、配套制度和转化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辩证诊疗、分层施治。同时建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施常态谈心谈话、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等5大配套机制,不断推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一旦发现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区纪委区监委运用提醒谈话、通报诫勉等第一种疗法进行纠错提醒,打好预防针,做到小病早治、防微杜渐。
近日,路桥区金清镇双盟村党总支委员兼文书梁小波不分昼夜地奔走在村头巷尾开展人口普查工作,逐门逐户、逐项逐条地摸底登记,每天他都会再三警醒自己工作要细之又细,“人口普查工作关乎全村2530名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认真核对每一条信息,确保排查数据真实、可靠、零纰漏!”
三个月前,梁小波因在申报“利奇马”台风受灾农户补助时错登受灾农户姓氏,以致1400元补助款无人认领,被镇纪委采取第一种形态给予批评教育。彼时马虎大意,此时一丝不苟,前后反差,得益于路桥区纪委区监委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效用。
随着“四病疗法”的深入推进,一批鲜活有力的举措在基层实践中落地生根。如横街镇纪委开展“四病疗法”村村比,及时“把脉问诊”,确保基层党员干部“未病常防”;新桥镇在充分运用第一种疗法上下功夫,对村社班子干部实行“靶向诊疗”管理、“三色预警”约谈问责;螺洋街道把“未病常防”充分运用到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中,要求工作不作为、作风懒散等村两委干部待岗学习,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制度等,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路桥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人数占比逐年递增,倒金字塔的分布结构愈发明显。2020年1至10月,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人数占达70%,前两种形态占比高达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