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园地
【纪检监察人·手记】巡察"新"兵的"心"感悟

我是一名“纪检新兵”,作为一名选调生加入到纪检队伍不到4个月。现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巡察新兵”。今年9月,我被抽调参加区委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刚接到通知时,内心既兴奋期待,又焦虑不安。

果不其然,进组的前几天,我一头雾水,工作不知从何下手。组长看出了我的窘迫,鼓励和宽慰我:“巡察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面广,一定要沉住气、多思考、多观察,从细节入手,从小问题出发打开局面。”并安排有丰富巡察工作经验的李副组长“以老带新”,帮助我尽快适应新岗位。

李副组长很有耐心地手把手传授了一些巡察工作基本原则、方法和查阅资料的经验,使我这个“新兵”顿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根据组内分工,我负责的其中一项工作是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为了有效提升专项巡察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除了巡察组驻点的商务局以外,我们还在中心粮库、金清粮库、新桥粮库、四新粮库和螺洋粮库等区内所有基层粮库张贴了巡察公告,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了巡察信息。尽管如此,前一星期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数仍为零。

没有老百姓的声音,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就缺少民心。在我困惑之际,李副组长给出建议:“既然老百姓不主动找我们,我们就主动联系老百姓。我们有商务局提供的种粮大户名单信息,试试直接打电话给这些售粮大户和购粮大户。”听了他的话,我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了笔记:“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既然被动等待没有结果,就主动出击。”

“您好,我们是区委巡察组的,我们目前正在对全区的涉粮问题进行专项巡察,想向您了解一下我区粮食部门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本以为主动打电话能从农民口中获取一些有用信息,但是十几通电话打下来,几乎所有接到电话的对象都说没什么需要反映的问题,且通话中热情不高,语气犹疑。

对粮食问题最有话语权发言权的就是这些农户了,如果没有渠道听到他们的声音,那巡察工作怎么能算合格呢?售粮大户和购粮大户人数较多,且大多居住在较偏远的乡镇,逐户走访的话费时费力,效率太低。组里同志们感觉犯难,我也内心焦急。

“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才行啊!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信任我们呢?”“不如试试最原始的办法吧!向这些售粮购粮大户寄送挂号信,信寄送到每个人手里,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根据组长指示,我马上整理了征求意见表,共向27户种粮大户、15户售粮大户、12户配送中心摊位承租方寄送了挂号信。为提高信任度,特地使用标明“路桥区委巡察”字样的专用信封,还随征求意见表附上了回信信封,在信封上提前贴好邮票,写好回信地址,尽量减少百姓的麻烦,提高回函率。

让我惊喜不已的是,仅仅在寄出挂号信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就陆陆续续收到了9份回函,有的洋洋洒洒写了一大页纸,有的专门复印了一些资料,大部分内容都指向我们巡察工作重点,也验证了我们对部分问题的猜想。

“叮铃铃叮铃铃......”巡察接访专用电话也响起来了:“请问是巡察组吗?之前接到你们电话的时候我本来不想说的,你们又寄信过来了,我想想还是来反映一下.....”除了来信和来电,我们还相继接待了2位信访人。根据信访人提供的信息,巡察组锁定了2个重点人和关键线索,巡察工作迅速打开局面。

三个月的巡察工作即将结束,从刚开始对巡察工作的一头雾水到现在思路逐渐清晰,从前期进驻时的忙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作为一名巡察新兵,这次全“新”的体验让我有了全“心”的感悟。办法总比困难多,巡察工作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多倾听群众的声音,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巡察的目的和意义。(台州市路桥区委第三巡察组 罗冰艳)

中共路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路桥区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建议IE6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浙ICP备2020035774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0402331675号